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近六千名科技工作者济济一堂,揭批“四人帮”,交流经验、检阅成绩、讨论规划,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第一次。

1978年3月22日,全国科学大会各地代表分组讨论《1978年——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图为陕西省代表在讨论规划。
1977年5月30日,中央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不久,中国科学院决定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取消院、所两级的革命委员会,重新建立学术委员会。9月18日,中央下发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决定于1978年春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同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指出,为了加强科技工作的统一管理,组织协作,决定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由方毅担任主任。随后,许多省、市、自治区也相应健全和加强了科技工作管理机构。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近6000名代表参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三个问题:第一,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第二,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第三,科学技术部门中,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科学技术的业务领导工作,应当放手让所长、副所长分工去做。邓小平的这篇讲话,纠正了长期以来轻视科技的倾向,彻底解除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奠定了新时期党的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接着,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对《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做了说明。规划纲要对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国防、交通运输、海洋、环境保护、医药、财贸、文教等领域和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两大门类的科学技术研究任务做了全面安排,从中确定了一批研究项目作为重点。规划纲要还要求把农业、能源、材料、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8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重大新兴技术领域和带头学科,放在突出的地位。10月9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规划纲要,确定108个项目为全国科研的重点。3月31日,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科学的春天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