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10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致辞。
1978年5月27日至6月5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文艺界承前启后、拨乱反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盛会。会议宣布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剧协、音协、舞协、影协正式恢复工作,《文艺报》复刊。中国美协、中国曲协、民间文学研究会和摄影学会也陆续恢复工作。会议决定在1979年召开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之后,各地文艺刊物如《文学评论》、《收获》、《萌芽》等相继复刊。与此同时,《十月》、《钟山》、《花城》、《柳泉》、《昆仑》等一些新的文艺刊物脱颖而出。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是文艺界拨乱反正的里程碑,也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文艺大军的盛大会师。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港澳地区的各民族文艺工作者代表3000多人参会,是文艺界“五代同堂”和“海内外共聚”的盛会。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祝辞。祝辞重申了党的各项文艺方针和政策,特别强调文艺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祝辞为新时期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11月16日,第四次文代会闭幕,大会通过《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决议》,选举了新的领导成员:名誉主席茅盾;主席周扬。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是新时期文艺发展的历史性转折。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当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口号概括了文艺工作的总任务和根本目的,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工作指出了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