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修建的从四川省')">四川省成都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干线公路。途经四川、西藏两省、区6个地、州,21个县市,南与云南中甸相连,北与青海玉树相通,西与新藏公路衔接,形成了川西和藏东地区的公路网。全长2410千米。其经济、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50年初,川藏公路雅安(原西康省金鸡关)至拉萨段开始动工。工程完工后名康藏公路。1951年公路起点延至成都,改称川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全线建成通车。
川藏公路堪称“世界屋脊”之路,全线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翻越海拔4200米以上的大山12座,其中线路最高点的雀儿山垭海拔5047米。沿线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氧气稀薄,人烟稀少,物资供应困难,施工难度极大。修路的藏、汉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官兵不畏艰难险阻,科学勘测、设计、施工,创造了公路建筑史上的奇迹。
为便利云南、西藏、四川之间的交通,缩短运输线路里程,1957年又修筑了川藏公路的南线。这条线路由东俄洛起改线,在邦达与原线路接线。南线长769千米,比原线北段缩短242千米,而且南线冬季积雪少,利于冬季交通。
南线修建技术标准较低,加上沿线地质复杂,自然病害多,多年失治失修,路况急剧下降。从1987年起,交通部,成都军区,四川、西藏两省区多次组织调查组对川藏公路南北两线进行全面调查,提出了整治改建工程计划。“九五”期间,国家计划总投资20亿元,对川藏公路全线分段进行改建、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