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5国的倡议下,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讨论亚非地区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团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的第一阶段是各国代表发言。大多数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都谴责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并表示要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也有少数国家的代表对社会主义和中国进行了诽谤和攻击。针对少数代表的恶意攻击,4月19日下午,周恩来将原来准备的发言稿改为书面散发,并亲自起草了一篇补充发言稿,发表了如下著名演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他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都曾经受过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当将这些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周恩来的发言态度诚恳,尤其是“求同而存异”的提法使与会者感到亲切而又入情入理,会场上原来那种令人紧张和不安的气氛一扫而光。
会议的第二阶段,有的国家代表仍公开干涉中国内政,主张台湾要由联合国托管,然后建立独立国家。周恩来一方面明确表示中国不同意上述主张;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外交灵活性。他在会下分别同许多国家的代表接触,耐心的向他们阐述中国的立场和政策,还主动向他们介绍台湾的历史和中国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经过诚恳坦率的交谈,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这些代表对中国的看法。
针对个别国家代表诬蔑社会主义是另一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从而要求谴责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周恩来表示,人们可以喜欢或不喜欢某一种社会制度,但是违反事实的说法中国是坚决不能接受的。中国决不因此而放弃支持这些国家要求有关宗主国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独立给予支持的主张。中国代表团的立场获得了各国代表的赞扬。经过各国代表的努力,会议依据中国和印度倡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十项原则。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努力,使得很多亚非国家了解了社会主义的中国,中国的和平外交因此取得了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