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 建党百年大事点读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炮击金门
发布时间: 2021-03-17    作者: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
  字体:(     ) 关闭窗口

    炮击金门 1958年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据守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的封锁和惩罚性炮击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不断派遣陆、海、空军,以金门、马祖等岛屿为前哨据点,长期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破坏和武装窜犯。为打击国民党当局的罪恶行径,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从1953年起即不断对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实施炮击。1954年9月3日和22日,为抗议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策划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表明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严正立场,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奉命对金门进行两次较大规模的惩罚性炮击。1958年7月,在美国、英国先后出兵入侵黎巴嫩、约旦之际,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企图趁火打劫,加紧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针对国际形势和台湾海峡的对面敌情,中国人民解放军从7月下旬开始至8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迅速调整部署调集部队,在福建前线部署火炮450余门、各种舰艇80余艘、飞机200余架,于8月23日至10月5日,对金门国民党军实施大规模炮击4次,中小规模炮击83次,零炮射击千余次,共发射炮弹10余万发,同时配合进行了适当规模的海、空军作战,予敌沉重打击,击毁岛上大量军事设施,击落、击沉一批飞机和舰艇,并达到对金门的全面封锁,使台湾对金门的物资补给陷入严重困境。面对此种情况,美国政府开始积极插手策划制造“两个中国”,主张台湾当局放弃金门、马祖。为反对美国政府这一阴谋,稳住金门国民党军,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及时改变斗争策略,于10月5日决定对金门采取“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针。是月6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暂停炮击7天。13日,再次宣布停止炮击两星期。但在19日,美国军舰竟放肆地侵入金门海域继续为国民党军护航,为打击这一嚣张行径,中国人民解放军随于20日对金门实施了第5次大规模炮击,发射炮弹达8800余发。自21日起,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继续策划“两个中国”的阴谋。为配合政治斗争,中共中央军委于31日又进一步决定实行双日不打单日打。此后,大规模炮击行动逐渐减少,直至196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坚持既定炮击原则下仅进行了两次惩罚性炮击和两次示威性炮击。1961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形势的变化,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为了保持台湾海峡的局势稳定,不主动打击金门国民党军。从此,福建前线部队主动停止了对金门的实弹炮击,只在单日打一些宣传弹。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国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炮击活动遂告完全停止。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