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会议于1950年8月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421人,列席代表161人,其中包括各地区、各军卫生部的负责人和中西医药界学者专家。召开这次会议是1949年九十月间中央军委卫生部召集的卫生行政会上提出的。那次会议初步确定全国卫生建设的总方针应是以预防为主,卫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证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要面向农村、工矿,依靠群众。1949年的卫生行政会议实际上是这次会议的准备会议。在全国卫生会议上,卫生部李德全部长在会上作报告(1950年9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四十九次政务会议批准了这个报告),卫生部副部长贺诚在会上作总结报告。会议交流和总结了过去卫生工作的经验,讨论和明确了今后全国卫生建设的方针,并制定出一些具体办法以保证这一方针的贯彻执行。会议认为,卫生工作贯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要发动全国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并以此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会议认为,卫生工作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应首先对危害群众最大的疾病,如天花、破伤风、霍乱、鼠疫等病,马上组织普遍的预防。要求改变过去卫生医药工作者中存在的以消极治疗为主的业务方针和工作方法,采取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积极的预防为主的业务方针和工作方法。认为中医在中国历史长,数量大,分布普遍,是保障中国人民健康的一支不可少的力量,必须长期地加以扶植、保存,使其学习科学理论,帮助他们整理经验。会议要求中医应该在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下,团结起来,进一步加强政治与业务的学习。会议认为,建立全国各级基层卫生组织,是解决群众卫生需要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争取在三年内,基本上使全国大部分县有卫生院、区有卫生所,乡有卫生员。为适应国家对卫生干部的广大需要,在医学教育上应采取高、中、初三级制和高级的分科重点制。会议还对整顿医院,公私医疗机构的合理分工,卫生工作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等问题,也取得了一致意见。毛泽东为这次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这次会议讨论和确定的新中国卫生工作为人民服务、为工农服务、预防为主和团结中西医的方针和原则,对于推动卫生工作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起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