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 以除“四害”(消灭老鼠、苍蝇、蚊子、臭虫)、讲究卫生、消灭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为基本内容,以移风易俗,改造国家为根本目的的卫生运动。运动是1952年3月由中共中央、政务院领导发起的,其直接目的是反对美国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发动的细菌战,因而定名为爱国卫生运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卫生事业的要求,爱国卫生运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增添新的内容。如“两管五改”(管理粪便和水源,改良厕所、畜圈、水井、环境和炉灶)、“治理脏乱差”、“美化环境”等,并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各级政府提高人民卫生文化和健康水平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国人民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爱国卫生运动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城乡卫生面貌和环境,发展人民卫生事业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