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成为民间收藏品。
随着商品供应的逐步丰富,票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改革开放前几十年里,甚至包括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年,票证时时控制着人民群众的生活。那时候,吃、穿、住、用、行……几乎样样离不开“票”。改革开放10多年后,甭说自行车票、彩电票、肥皂票、糖票、油票早已取消,连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粮票也于20世纪90年代初退出历史舞台 。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粮食的生产和流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1年底,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要求在保证完成国家定购任务的情况下,对粮食实行长年放开经营政策。1992年3月,国务院决定提高粮食统销价格,改正流通领域价格倒挂的状况。从1993年开始,政府逐步对粮食流通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政策。1993年5月10日是北京市政府放开粮油购销价格第一天。粮票在北京正式“退役”了。
至1994年,我国90%的县市已放开粮食价,全国性、地域性、地方性三级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粮食购销已开始全面进入由市场调节的轨道。这是当年华东最大的粮食专业市场——安徽颍上县南照米市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