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为我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图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中央控制室。 
1986年3月3日,“863计划”四位倡导者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右起)在一起。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国务院从4月开始组织制订计划纲要工作,5~7月,对项目进行评审和筛选。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目的是在15年内在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跟踪世界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863计划”实施几年后,一批成果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在生物技术领域,培育成功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5%左右的两系法品种间的杂交组合,并培育出6个优良粳型品种间的组合和一个籼型品种间的组合。在新材料领域,研制出了直径为30~50毫米均匀的多晶金刚石薄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