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中国政府正式签署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联合实施协定
发布时间: 2010-01-28    作者:阳欣    来源:新华社 2010-01-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也被称为“人造太阳”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其目标是建造一个核聚变实验堆,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

  ITER计划是我国迄今参加的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我国于2003年1月开始参加ITER计划谈判。经国务院批准,由科技部、外交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成的中方代表团,参加了ITER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议以来的所有多边、双边谈判和磋商活动。

  2006年11月,中国在法国巴黎与欧盟、印度、韩国、俄罗斯和美国6方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的协定》,并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5方代表签署了《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特权和豁免协定》。

  《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的协定》由序言、29条正文和2个附件组成,主要内容是:规定了建立ITER国际聚变能组织,保障并促进各成员方合作实施ITER这一旨在验证和平利用聚变能科学技术可行性的国际计划;规定了ITER组织的职能和法人资格等。

  制订ITER计划的倡议是在1985年被提出的,从1988年开始有关方面展开实验堆的研究设计工作。ITER计划是一个为验证全尺寸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而设计的国际托卡马克实验,目的是采用类似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使氘、氚在极高温条件下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从而为人类提供可持久发展的洁净能源。这一计划将持续35年,总共耗资100亿欧元。

  2007 年10 月24 日,ITER 计划正式生效,标志着ITER计划进入正式实施阶段。ITER计划将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07年开始至2016年,为实验堆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持续20年,为热核聚变操作实验阶段,其间将验证核聚变燃料的性能、实验堆所使用材料的可靠性以及核聚变堆的可开发性等,为大规模商业开发聚变能进行科学和技术论证;第三阶段历时5年,为实验堆拆卸阶段。实验阶段结束后,各参与方还将同时进行示范堆建设,为最终实现商业堆开发做准备。

  ITER实验堆高度为24米,直径30米,计划产生等离子体的体积为840立方米,维持时间为400秒,聚变能500兆瓦,输出与输入能量比最低为10:1,最高可达到30:1。据专家介绍,这一计划是在业已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ITER计划是我国第一次以完全平等身份参与的大型国际科技攻关项目。作为参与方之一,我国将承担超导材料、电源、包层、遥感技术和加料系统等5大领域的“采购包”任务。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