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二十多年中,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全民运动和世纪工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小学入学率、非文盲率只有20%。为此,我国政府长期致力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扫盲工作的开展。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88年国务院又发布了《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使我国进入了依法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实施“两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面对这一历史性任务和按照十四大要求,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并从1994年起在全国建立了“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制度。各地也纷纷出台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两基”工作力度,从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推进实现“两基”目标的浩大声势。从此,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推进“两基”的新的历史阶段。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历次重大战略发展规划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两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两基”是政府行为,全面涉及全国每一级、每一个政府机构;“两基”也是一项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两基”同时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开始国家就制定了“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全国分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制定了发展目标。到2000年,全国如期实现了在85%人口地区实现“两基”的历史目标。
进入新世纪,国家又相继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世纪“两基”目标,制定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并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的投入,在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使全国、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以及在农村、城市相继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为“两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历经二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截至2008年底,全国实现“两基”的县(市、区)累计达到2831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1%;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在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两基”的奋斗目标。通过“两基”的基本实现,使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师资队伍全面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如今,绝大多数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够在中小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在中国实现“两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世界全民教育发展的巨大贡献。“两基”成就也成为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发展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